對地源熱泵有過一定了解的用戶都知道,地源熱泵的使用是需要進行打井埋管的。而且最好是通過打實驗井做熱響應實驗,通過專業的軟件計算後得出更準確的數據:1.根據所打試驗井所做的水文地質勘察報告和水資源論證報告中的內容,出水量(與含水層厚度有關,井口大小也稍有影響),回灌能力等;2.根據所要采暖或製冷的麵積,計算冷熱負荷,確定水源熱泵機組型號及數量和需水量;3.考慮井位所在地理位置,以及氣候影響。4.要是做地源熱泵的話得坐地質勘探,了解地下土壤溫度。那麽地源熱泵打井時常見的問題有哪些呢?
如今對於保護環境汙染的力度越來越強,在安裝地源熱泵進行打井的同時會考慮到打井作業會不會對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汙染,由於地源熱泵換熱不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說以可以保證會不對地下水造成任何汙染。
由於打井的數量直接影響到地源熱泵的運行效果,如果打井不足,會導致後期係統運行效率低,供熱製冷量不足,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一些用戶就考慮到多打幾口井以避免效果不足,其實過量的打井不僅會導致初期成本提高,運行費用也高,節能效果無法體現,因此並不合適。
一般做地源熱泵的成本造價要比水源熱泵成本高很多,用水源熱泵的話得看你那工程地下水每口井出水能達到多少噸每小時,但是用水源熱泵的話得考慮回灌問題,水源熱泵回灌問題是水源熱泵良好運行的前提,用備用井的話是要考慮回灌的問題,假如每口井出水200噸每小時,但是回灌壓力大不能能200噸水都能回灌回去一般都得分2口井或者3口井分流回灌水源熱泵的運行取水的同時,也同時回灌地源熱泵閉式係統不會影響水,水就在地埋管裏流通,不到外麵的;土層的話就目前好像沒有說有什麽大的影響;弊端有啊,造價昂貴,其它考慮:如果綠化麵積或停車場麵積比較大,可以考慮地源,因為地源需要較大的麵積做地埋管。反之,考慮水源熱泵。
還有的用戶可能覺得打井的深度越深,就可以保證麻豆AV免费看网站的運行效果,其實打井的深度對於地源熱泵的換熱效果沒有著絕對的關係,過深的打井隻會造成初期運行費用的提升,對換熱效果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其實地源熱泵打井的數量及深度需要請專業的生產設計安裝廠家根據建築情況來進行計算,這樣才能在花費最少資金的同時保證地源熱泵使用效果。
地源熱泵打井數量的確定:
1、打井的數量與地質條件有很大的關係,粗細紗,黃土層,或卵石層、基岩層打孔的深度都不一樣的,2、與所配的地源熱泵機組的製熱量有關係,比如:製熱量是100KW,每延米的換熱量是45W3、上述兩個條件就能算出打井的數量來地埋管:
地源熱泵埋管共分兩種,一種水平地埋,一種為垂直埋管:
規範規定:水平連接管的深度應在凍土層以下0.6m,且距地麵不宜小於1.5m。
水平地埋管普遍使用在單相運行狀態的空調係統中,一般的設計埋管深度在2~4米之間,在隻用於采暖時,土壤在整個冬天處於放熱狀態,溝的深度一定要深,管間距要大。
規範規定:豎直地埋管換熱器埋管深度宜大於20m,鑽孔孔徑不宜小於0.11m,鑽孔間距應滿足換熱需要,間距宜為3~6m。
垂直埋管換熱器通常采用的是U型方式,按其埋管深度可分為淺層(< 30 m),中層(30~100 m)和深層(>100 m)3種。埋管深,地下岩土溫度比較穩定,鑽孔占地麵積較少,但相應會帶來鑽孔、鑽孔設備的經費和高承壓埋管的造價提高。